若干年前,在一次培訓會上,培訓老師講到了一個很經典的故事,一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老鷹是世界上,壽命最長的鳥類,它的年齡可達七十歲,鷹為什么會有這么長的壽命呢?源于在它活到四十歲的時候必須做出艱難而重要的決定,當老鷹活到四十歲的時候,它的爪子開始老化,無法有效的抓住獵物,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,幾乎碰到胸脯,它的翅膀上長滿了又濃又厚的羽毛十分沉重,使飛翔變得非常吃力。
它此時只有兩種選擇:要么等待餓死,要么就得經過一個萬分痛苦的更新過程,就是等待150天漫長的蛻變。對生命的渴求,是一切動物的本能。
首先它必須盡全力飛到山頂,在懸崖筑巢,停留在那里,不能飛翔,用它的喙猛烈擊打巖石,直到完全脫落,然后忍饑挨餓靜靜的等候新的喙長出來。然后用新長出來的喙,忍受劇痛把指甲一個一個的拔掉,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后,它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。經歷漫長的五個月以后,讓新的羽毛重新長出來。經歷這樣一個浴火重生的過程后,此時老鷹又開始飛翔了,重新獲得了再活30年的生命。
老鷹鳳凰涅槃的重生故事,讓我感到非常震撼。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,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不順,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困難之中迷失了方向,不知道應該怎么辦,也許覺得這就是自己的終點,等待事情發(fā)展最終的結果,卻沒有去想過在困境中重新審視自己,找準方向砥礪前行,用自己的行動改變現(xiàn)狀,而是讓時間白白流失,讓自己失去了很多華麗轉身的機會。
俄國偉大的文學家保爾.柯察金,他雙目失明,雙耳失聰,在一片黑暗、寂靜和無助的世界里,靠著刻苦努力和頑強的毅力,寫出了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》這部驚世之作,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。保爾以他超人的毅力實踐著他生命的誓言,戰(zhàn)勝了在常人看來不可逾越的困難,將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,獻給解放全人類的斗爭;一個時代最可貴、最美好為理想而奮斗的精神凝聚于他的身上。我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遭受了慘無人道德宮刑之后,受盡凌辱,但他立志要寫一篇能夠“藏之名山,傳之后人”的史書,他沒有被打倒,而是將自己積累的所有事件集合起來,一鼓作氣,忍辱負重,最終寫成了被譽為“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離騷”的《史記》,成為我國最偉大的史學家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,每個人心中都渴望著成功。然而前進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,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,有時候我們必須做出困難決定,開始一個自我更新的歷程。那就是必須把舊的思想,舊的習慣拋棄,找準目標持之以恒去堅持去開拓,獲得重生再次起飛的機會;只要我們愿意改變舊的思維和習慣,不斷學習強大自己,提升自己的技能,就有機會充分發(fā)揮我們的潛能,創(chuàng)造嶄新的未來。
有時候,我們真需要有老鷹的勇氣和毅力,有自我改變的勇氣和再生的決心。改變是痛苦的,但改變是必須的。能不能把自己變更成功不是說說那么簡單,需要自己去努力、奮斗、堅守乃至面對各種不公和委屈,這個過程可能會非常難受甚至讓人喘不過氣來,但是只要能挺住,就能像老鷹一樣翱翔于天際,實現(xiàn)人生的第二次生命,重新領略生命新的長度和高度,展現(xiàn)自己精彩的人生。(鑫爾特公司金廷成)